&esp;&esp;杨青青欣喜地撑开准备好的布口袋,让程景生给他把钱倒进去。
&esp;&esp;一家人天不亮就忙活,一天下来也就这点钱,在现代人看来寒薄得可怜,但是古代人赚钱都难,有这些已经很不错了。杨青青也不贪心,有一文算一文,只要赚到了他就高兴。
&esp;&esp;时辰不早了,三人中午都没怎么好好吃饭,程景生看着摊子,杨青青就让杨玄陪着自己去买点吃喝的东西。
&esp;&esp;集市上吃食真多,古代人吃糖油的机会少,因此穿来这段时间之后,杨青青也对以前根本不稀罕的糖油混合物充满兴趣,以前看一眼都嫌腻的油炸糕、糖麻花、蜜果,他现在闻着味都流口水。
&esp;&esp;可是荷包有限,他只能选一样吃,于是就跟杨玄商量了一下,买了两个蜜果,让摊主给挑俩个大的。
&esp;&esp;蜜果儿是跟油条差不多的油炸面食,只不过是甜口的,上面满满一层炸得发酥的糖壳,三文钱一大片,杨青青跟杨玄分一个边走边吃,给程景生带一个。
&esp;&esp;摊子上竟然还有粘饽饽,杨青想到早上自己烙的粘饽饽了,于是心里一动,便想也买个尝尝。
&esp;&esp;“你不是自己也会做,有什么好买的?”杨玄说。
&esp;&esp;杨青青说:“你不懂。”
&esp;&esp;摊主大婶说粘饽饽五文钱两个,于是杨青青就问能不能三文钱买一个,大婶看他很拮据的样子,又看他长得白净好看,便起了怜爱之心,就笑着说给两文得了。
&esp;&esp;于是杨青青就买了一个,掰开两半,给杨玄吃了一半,自己也吃了一口,边走边问他:“跟我做的比怎么样?”
&esp;&esp;杨玄仔细品鉴了一下,说:“这个比你的甜多了,但是皮子不如你的好吃。”
&esp;&esp;杨青青也这么觉得,糯米皮要煎得外脆里糯,需要好好把握火候,这个他擅长,至于口味问题,那不是因为他家没钱买糖,所以没舍得多放嘛……
&esp;&esp;杨青青默默想,粘饽饽五文钱两个,刨去成本,一个大概能赚一文钱,他刚刚看大婶的摊子上,刚炸出来热腾的就几十个,显然不愁卖,如果赶一次集能卖上百个的话,倒是比挖野菜能赚得多些。
&esp;&esp;同一锅油还能炸麻团、油糕、油条,同时卖的话,肯定更赚,这倒是一个创业的好买卖呢。
&esp;&esp;大集上卖炸物的不止大婶一家,走一段就一个,证明这东西卖得是真好,也不存在谁抢了谁的生意,杨青青越想越觉得这个活儿他能干。
&esp;&esp;不过,凡是生意,不论大小都有成本,锅灶、柴火、粮油和配料都是花销,杨青青掂了掂手里的小钱袋,他还得徐徐图之。
&esp;&esp;走到豆腐脑摊前,他们买了三碗,端着往回走。
&esp;&esp;三人一起吃过了东西,正准备拾掇收摊,只见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人走了过来。
&esp;&esp;他也不问别的,竟是冲着他们的几对鹿角来的。
&esp;&esp;鹿角是贵重的东西,一般农户是不会买的,所以,程景生也没想着能在大集上卖掉,以后有机会再去城里药铺里卖就行。
&esp;&esp;没想到这里还能碰上大主顾。
&esp;&esp;程景生想着先帮杨家把他们那对卖掉,就把那对拿出来给那中年人看。
&esp;&esp;杨青青正埋头收拾东西,一听有人要买鹿角,也想帮着推荐推荐,顺便抬抬价码,却没想到,只听那人忽然道:
&esp;&esp;“我是城里冯记药铺的买办,你这里的药材都不错,往后来城里卖,我都收。”
&esp;&esp;冯记药铺,杨青青浑身的血液凉了一瞬。
&esp;&esp; 成亲的日子
&esp;&esp;杨青青未曾抬头,只能看见那人的靴子,也幸而他未曾抬头,那人应当没有注意到他。
&esp;&esp;他连忙把头上的草帽往下压了压,试图隐藏自己的存在。
&esp;&esp;虽说那人只是个买办,不一定参与了谋害他的事,但若要让冯记的人知道自己还没死,不知又会惹来什么样的祸患。
&esp;&esp;而杨玄则忍不住对那人怒目而视。
&esp;&esp;毕竟,冯家当初说把他哥赶走就赶走了,连一个理由都不给,让他平白遭人议论,何况,杨玄知道他哥一直是个谨慎妥帖之人,绝不会胡作非为,冯家这样也太仗势欺人了些。
&esp;&esp;杨青青连忙拉了拉他的袖子,让他别引人注意。